涅高兹「點石成金」之3
涅高茲以琴鍵重量相對手臂重量說明彈鋼琴‘輕而易舉’後,同時表示彈鋼琴最困難的是要彈得久,有力又迅速——但需遵守:整隻手—從手腕到肩關節—完全放鬆,沒有一處僵硬麻痺。(註)
他認為偉大鋼琴家都能攻克這個困難,然那些前途不十分燦爛的年青人往往就此停滯。
這是相當值得儆醒的一段話,想一想:當你在演奏困難且快速的樂段是,手臂在什麼狀態?像「死屍」一樣鬆?還是忍不住用力緊抓?
越困難+越快速=越用力
這似乎是既定公式,得到手痠為正常的結果,甚至還會因此獲得如運動員冒著受傷風險撐到最後一刻的讚賞,這樣的讚賞是否值得鼓勵?是否引人(或下一代)進入用力(受傷)的死循環?
如果以涅高茲這段話來看,我們需要思考:
第一:用力控制演奏並非必要,而且已經遠離偉大鋼琴家之路。
第二:涅高茲認為用力演奏不是頂尖鋼琴家的作為,如果你仍選擇用力來克服技巧問題,是否表示方向已經偏離?
第三:如果你在演奏困難樂段需要用力緊抓控制,是否發現技巧問題依舊難以克服?
現今越來越多人討論放鬆,但大部分人還是用力來解決困難技巧,甚至包括碩博士,而這樣的教育方式將一代傳一代⋯⋯該停下腳步深思的時刻了。
(註)
論鋼琴表演藝術P 106
人民音樂出版社
***** ***** ***** ***** ***** ***** *****
你身邊有演奏困難樂曲時手臂依舊如「死屍」(史詩)般放鬆的人嗎?歡迎留言告訴我們。👏👏👏